明英宗朱祁镇的原配妻子钱皇后,尽管一生未曾育有子嗣,但她在朱祁镇心中的地位从未因此动摇。无论是生前作为皇后,还是死后获得的待遇,钱皇后都享受到了与嫡后相等的荣光。她不仅被追谥为帝,还被祔入太庙,得到了应有的祭祀与尊崇。相比之下,朱祁镇的另一位重要伴侣——明宪宗朱见深的生母周氏配资加杠杆,尽管身为皇帝的亲母,却只能名列贵妃。尽管周贵妃为朱祁镇生育了两子一女,其中包括后来的太子朱见深,但她对贵妃之位并不满足。她心中渴望能成为皇后,而这一愿望在朱祁镇在位时未能实现。
然而,朱祁镇死后,周贵妃终于如愿以偿,在朱见深即位后,成为了皇太后。可是,周太后并未就此满足。随着年岁渐长,且感到自己时日无多,她开始筹划如何在死后获得更高的待遇。她希望自己死后能得到与正统皇后相同的丧葬待遇,甚至在谥号中加入“睿”字,与朱祁镇共葬于太庙。然而,周太后的愿望在她去世后未能实现。为什么周太后如此执着于名分与死后待遇?而明孝宗朱佑樘为何没有满足她的心愿呢?
展开剩余74%周氏五岁时便被宫中的嬷嬷选中,进入宫中成为皇太子的伴侍。她与朱祁镇从小便是青梅竹马,但随着时光流逝,朱祁镇的心情变得愈加复杂。十五岁时,朱祁镇迎娶了钱氏为皇后,而周氏则被册封为嫔。这时,按照当时的惯例,皇帝需先让皇后生下长子才能保证其地位稳定。然而,尽管朱祁镇与钱皇后已婚三年,钱皇后却始终未能怀孕。身为皇帝的朱祁镇自然面临了巨大的压力,因为“无后为大”的观念深植人心。因此,他只能转向其他嫔妃,其中周嫔生下了朱祁镇的长子,后来的太子朱见深。然而,朱祁镇并未立即册立朱见深为太子,反而对钱皇后依然保持期望,这令周嫔感到失望。
接着,历史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。朱祁镇在“土木堡之变”中被瓦剌俘虏,继而由其弟朱祁钰继位。尽管朱祁镇被软禁在南宫,周嫔却迎来了自己的好消息:她的儿子朱见深终于被立为太子。然而,这一系列变故让周嫔的情绪如过山车般起伏不定。当朱祁镇被释放后,周妃的儿子朱见深成功继位,她也因此成为了贵妃。然而,朱祁镇在复位后并未如一些宫中太监所言,废除钱皇后,反而继续宠爱她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朱祁镇被俘时,钱皇后曾多次请求瓦剌释放她的丈夫,并为此付出了所有的家财。尽管瓦剌没有履行诺言,钱皇后因此悲伤欲绝,最终失去了一只眼睛,甚至双腿也因长期跪拜而瘸了。她的无助和痛苦也引起了宫中其他人的同情和关注。然而,即使如此,朱祁镇复位时依然没有让周贵妃代替钱皇后成为皇后。
朱祁镇临终前特别留遗诏,要求朱见深在他去世后照顾钱皇后,并让她与自己合葬。此外,朱祁镇还废除了明朝自建立以来一直存在的嫔妃殉葬制度,这一变革让后宫的所有嫔妃松了一口气。随着朱祁镇去世,朱见深继位后,周贵妃开始谋求更多的权力。她提出,钱皇后已无子嗣且身体残疾,自己理应继位为皇太后。然而,群臣坚持礼制,认为“太后”之位应由前任皇后的嫡母继承,周贵妃只得暂时妥协,最终与钱皇后一同被立为太后。然而在尊号问题上,朝臣并未妥协,钱皇后被封为“慈懿太后”,而周贵妃只得一个简单的“皇太后”。
这场争斗最终让钱皇后得以尊享更高的名分,而周贵妃虽心有不满,但仍勉强接受了这一安排。可是,钱皇后毕竟只是孤身一人,失去了朱祁镇的支持,在与周太后的权力斗争中显得脆弱无力。最终,钱皇后在朱祁镇死后四年也随其而去,但她一直期盼的“合葬”名分,却遭到了周太后的强烈反对。经过一番争执后,最终达成妥协,钱皇后得以与朱祁镇合葬,但周太后也要求在未来自己去世后能与朱祁镇一同入陵,最终形成了三人合葬的局面。
周太后一直在为自己的名分而奋斗,但她最终所争取到的权力与地位,并未让她获得真正的满足。尽管她为自己家族争取了不少利益,却因为过于执着于名分与权力的斗争,最终未能赢得应有的尊敬。周太后的一生,恰如她不断挣扎争斗的名分之争,最终虽有所收获,但也未能真正实现她心中的理想。
发布于:天津市优配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